在我身边,坐着两个女性创业者(都是我朋友),热烈讨论着一个话题——如何在访谈领域打造一个垂直账号。
她俩很积极地找对标,搜索到一个女孩子做的视频,边看边讨论。
我在旁边,仅仅是听了一会儿视频的旁白,就对她俩说:你们找的这个对标账号,很大概率做不起来。
哦?为什么这么说?
她的表达太平了,情绪浓度太低。
她俩听了,仔细去看,似乎验证了我的判断,那个账号只发了几条内容,就停更了。
我那个看似武断的结论,是有判断逻辑的。
我们常常说,互联网时代,赋予每个个体前所未有的力量。
然而,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上展示自己,渴望在互联网上占据一席之地,一个不可避免的矛盾日益凸显:海量的信息与用户有限的时间注意力之间,存在着无法调和的冲突。
此时一个巨大的弊端就出现了——它偏爱和放大那些会表达、会表现甚至会表演的人。
而那些优秀、但不擅长表达的个体,在信息洪流的冲刷中,逐渐失去了踪影,难以被看见和听见。
这种现象,让不会表达的人陷入了困境。这里面,可能包括了你。
你可能在某个领域有着独特的见解、丰富的经验,却因为不擅长表达,无法在互联网世界里脱颖而出。
你只能无奈地看着那些善于表达的人,即使并没有贡献太多内在价值的内容,也能轻松拿到滚滚而来的流量。
这让不擅长表演和表达的人,在互联网上获得机会的难度增大,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公平的。
有什么破局建议呢?
有一个笨方法,即使是不擅长表演和表达的人,也可以用这个笨方法建立和增加链接力。
这个笨方法,我给起来个名称,叫“成长小尾巴”。
小尾巴的内容体现形式多样,比如,你常常看到有人在朋友圈做系列内容,在小红书做系列图片日记plog,在抖音做系列科普。
系列或者合集名称的后面,会标注第多少期,这个期数数字,就是我说的小尾巴。
为什么说是笨方法呢,因为这样的内容不需要刻意演绎,不需要美化,你只需要真实地展现你挑战某个目标的全过程的酸甜苦辣,就可以了。
方法听起来很简单,但,是坚持起来很难。
因为这样的内容,完播率、完读率都不会高(会表达会表演的人除外),点赞评论这些互动数据也不好看。
在没有正向反馈的情况下,很多人做不久,就停更了。
三年前,在深圳的南油服装批发市场,有一个做女装批发的店长,拍系列短视频打 IP。
开始的数据一般般,那时,她还不会看后台数据,就低头猛拍。
有一天,有个朋友教会她看后台数据,她一看,完播率和观看量都少的可怜,顿时灰心丧气,不想拍了。
停了几天,她突然得知有两个大咖在关注她,很欣赏她的努力。
她这才理解了,原来很多人一直在看她做视频。
这个看,不是说你发的每期视频都看,也不会把你的视频看完。
大家只是看着你在做,刷到你发圈,或者朋友推荐时,瞄一眼。
等你的内容小尾巴到了一定的数值,比如几十期、100期时,才会详细了解。
这个女装店长又有了信心,继续拍视频,一直坚持做了300多期。
视频内容带来的变现状况不知道怎样,但对这个女孩的个人成长、信心提升作用很大,这点是肯定的。
现在,她已经在南油服装批发市场开女装档口,自己当老板了。
在抖音上,我还关注了一个作者,也有三年了。
她是一家红木家具厂的老板娘,用很平和的方式讲红木家具,一天一条,做了1000多期。
她其中一个红木家具合集,做了300多期,1500万播放。(这些都是精准流量,价值很高)
我现在和朋友聊 Vlog 案例,聊“小尾巴”思维,会时常提到她。
除了视频,文章和 plog ,甚至是朋友圈,都可以用这种方式做。
比如,我认识的开电子工厂的廖总,她在开工厂的时候就喜欢健身,一直在朋友圈发跑步健身内容,每天都注明这是坚持跑步、健身第多少天。
后面她转型开健身房,在本地做团购推广,凡是买了体验课,加了她朋友圈的,基本上加一个,转化一个。
那些意向客户翻她的圈,一看到她坚持跑步健身接近2000天,对她的自律感肃然起敬,忍不住想靠近她。
廖总有次和我交流,她自豪地说,她的朋友圈价值百万。
我说:不,是你的跑步健身小尾巴价值百万。
“小尾巴”的原理,其实很简单。
我们虽然都欣赏完美和成功,但我们常常更关注一个人于低谷处重生后的转变,喜欢看那一路奋力前行、持续成长的轨迹。
人性慕强,喜欢向上链接。
这个向上,有时候不是说你的地位财富有多高,这个向上,是指抬头仰望,精神上的高。
带“小尾巴”的系列内容,好像一场连续剧,我们的追剧时光,宛如一场心灵的旅程,悄然寄托着我们对自我的深深期许。
我们沉浸其中,将自己代入那个鲜活的角色,心中怀揣着炽热的渴望,盼望着自己亦能如剧中之人一般,从柔弱中崛起,在平凡里绽放光芒。
所以,任何一个人向上成长的、带“小尾巴”的经历,都是非常能留住人。
你做系列内容时,大家开始是平视你(甚至俯视你),你坚持的每一天,围观你的人,在不自知中,头微微抬高了一点点。
随着时候的推移,平视一点点抬高,就变成了仰视。当你成为对方的精神榜样时,强链接就发生了。
阅读更多,请关注公众号“J的内容链研究”(ID:J-yuanzhang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