扈俊丽:深圳宝妈,家庭教育创业者
早上跟一位宝妈去大沙河公园散步,边走边聊,聊天的话题,自然还是老一套,娃的教育,娃的学习,娃的各种课外班、自己的教育方法等。
宝妈说,要不要给娃报个英语班?
我说无论英语也好,还是语数、科学、编程等,报与不报,要看最终想要达到什么目的。
有些是孩子十分喜欢的,那报自然好,帮助孩子发展兴趣特长。
有些则属于可报可不报型,要多方考虑,孩子的时间、精力、达到的效果等。
昨天去学校做义工,听说了一个消息。班里大部分孩子报了语数英的课外班,只有几个没有报。
我家娃就是没报名的那几个其中之一。
更别说各种各样的兴趣班,每个孩子都有好几个。
那我为什么没有为孩子报名主科的课外班呢?理由有这几个。
其一:希望给孩子留出自由的空间和时间
如果把孩子的大脑比做一个水池,学习就像往水池了灌水,每天不停的灌,总有灌满的一天。
池子满了,就再也装不下了。
得留有一点时间,让池子里的水蒸发掉一部分,放出去一些,才有空间继续往里装。
因此我希望孩子每天能有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,看会儿书,玩一会儿,做点自己想做的事儿,哪怕发会儿呆,让大脑空一空。
大人也都有体会,当你连续一段时间做一件事情,没有空闲的时间,很容易抑郁和焦虑。
最典型的就是宝妈们,普遍有产后抑郁。24小时围着孩子,没有自己的空闲时间,时间久了,情绪、身体奔溃,精神抑郁。
更别提孩子,也需要在紧张的学习中,有一点点属于自己的空闲时间,放松自己,清空大脑,才有动力和空间继续前行。
其二:相比报班补习,我更注重基础学习
课外班的特点是能快速的展示出成绩,赢得家长的信任,所以,更注重“方法”,特别是一些巧的方法。
通过这些方法,孩子可以快速的掌握某个题型,所以也被称之为“套路”。
相比具体的方法而言,我更注重孩子的基础知识是否打的牢固。
基础知识就如同“道”,技巧方法就如同“术”,只学了“术”,等于没有完全学会,而把“道”学透了,很多术顺手捏来。
就拿数学来说。
当孩子学到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时,会有点乱和懵。
a*b+c*b=(a+c)*b,这个公式要孩子死记硬背,他也能勉强记住,却记得并不牢固,也理解不了其中的意思。
如果从乘法和加法的含义这个角度去讲解,孩子很快就能理解,也不用费劲的记公式。
比如,56*17+44*17,
我跟孩子们是从乘法和加法的基础概念上讲解的,我先启发孩子,56*17表示什么意思?
他们告诉我,表示有56个17,同样的44*17表示有44个17。
继续启发他们,合起来有多少个17,孩子一下就明白,说是有56+44个17,自然而然得出56*17+44*17=(56+44)*17这个结果。
这个方法,我曾经跟老同学交流过,刚好他孩子学到这里,因为方法和理解的问题,与他们产生了争执,我把这个方法分享给他。
还有语文、英语的学习,同样需要日积月累,学好基础知识,坚持做好阅读,无论是阅读理解还是写作,孩子也差不到哪里去。
基础知识就像房子的底层,底层建的稳固,上面的楼层才会越建越高。
其三:等孩子心智和思维更成熟一些也来得及
知识就像海洋,无穷无尽,类目繁多,没有学完的时候,重要的是保持孩子长久的学习兴趣。
而现在各种知识的学习,逐步有小龄化的趋势。
商家宣传,家长焦虑,生怕学晚了,耽搁了孩子。
事实上,孩子大一点,心智成熟,理解力、思维力更强,知识接受度更高,学起来效果更好。可能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,就能把小时候需要几年时间学的知识掌握好。
对于课外班和兴趣班的报与不报,报哪种,同一科目,这种和那种,区别并不大,都属于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。
而真正要思考的是,报这个班,目的是什么?
想通了这点,报班报的理直气壮,不报也不报的理所当然。
阅读更多高质量地陪伴和辅导孩子做作业,关注公众号《辅导作业的老母亲》(微信ID:TutorMama)。
作者简介:扈俊丽,国家心理咨询师(二级),家庭教育创业者,加好友(加微信18139810☜长按可复制)。
转载声明:转载本站此文需注明“转自小白宝妈学创业网站:www.jianuoshang.com ,原文作者:扈俊丽”,否则视为侵权!